農歷乙巳年三月初六,西京學院西京博物館內黃鐘大呂之音破曉,莘莘學子莊嚴肅立共聚在軒轅黃帝像前。值此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誕辰之際,"乙巳年黃帝誕辰釋奠禮"以國家級非遺禮制為藍本,通過六幕莊重典儀,在古今交響中喚醒文明基因,為西京學子帶來震撼心靈的文化盛典。
序幕·黃鐘啟萬象
主祭人西京博物館館長馬國良肅立于軒轅像前,以金石之聲宣誦:"華夏文明五千載,薪火相傳賴圣功。今天我們有幸相聚于此,祭奠炎黃子孫之祖軒轅黃帝,現在有請長號手鳴號兩聲以表敬意。"話音剛落兩柄黃銅長號凌空長鳴,聲震九霄。中華大道傳統禮樂,自三皇五帝時代到夏商周三代流播變遷,直到漢代復原又延至唐代。穿越上下五千年的中華禮樂遺音,既是歷史與現代的時空對話,更昭示著新時代文化繼往開來的莊嚴承諾。
禮樂·天地共此聲
隨著非遺傳承人、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院長李鎧手中鼓槌起落,34記渾厚鼓聲次第而起,象征34個省級行政區血脈同頻共振。王靖雯同學擊鑼有力,15響清越悠揚,寄寓海內外15億炎黃子孫心意相通。當最后一聲鐘鼓余韻消散后,李鎧院長敲響大鼓,率領身著傳統服飾的七位古樂專家與十三位西京學子共同奏響古曲《郁金香》。周朝的雅樂重現金石土木絲竹匏革“八音和鳴”,使現場觀禮者深深沉浸在莊重典雅的古樂意境中。
馨香·五貢承道統
馬國良館長恭敬地給黃帝像前奉上花、果、茶、香、燈五貢,依古禮三熏三獻。青煙緩緩攀升,飄至黃帝像面前。這場簡易而有序的儀式,既承襲了《周禮》“祭不欲數”的莊嚴傳統,又以創新編排彰顯了時代特征。
文脈·萬古此心同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馬國良館長領誦的毛主席祭黃帝文在殿宇間回蕩,五十六名參禮者齊聲應和,氣勢磅礴感天動地。三鞠躬禮畢,馬館長以“中華道統上下五千年”為綱,從三皇五帝講到老子著述《道德經》大音希聲,勾勒出中華文明興衰起落生生不息的傳承譜系。現場的學生代表感慨地說:“這一刻終于懂得了何謂大道之行天下大同了。”
余韻·薪火永相傳
馬國良館長向同學們宣布禮畢,大廳內掌聲雷動。學生們紛紛表示,這是一場受益終身的祭祖奠禮文化課,不僅令他們沉浸式體驗了中華傳統禮樂,更增強了他們對中華文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正如主祭人馬國良館長所言:“闡釋祭祖奠禮不是搞迷信活動,而是傳播大道喚醒沉睡的民族文化基因。中國人就應該按照中國人獨有的方式來生活,自覺傳承中華文明自強不息的強大生命力!”
據介紹,舉辦本次活態化闡釋祭祖奠禮活動,是西京博物館開展普及性公共文化教育的首次嘗試,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道統傳承的學習范本。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進程中,彰顯了世界上唯一連續傳承的古老文明獨特魅力。以此為開端,西京博物館還將舉辦一系列弘揚道統祭祀古圣先賢的活動,讓同學們追根溯源中國文明萬年演化的發展脈絡,領悟道法自然天人相應神形相合的大道精神內涵。
↓下一篇: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