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在春秋時代的仲子,名由,字子路。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儒家思想的得力實踐者和忠誠捍衛者。受到歷代王朝的尊崇和文人志士的敬仰,被華夏仲氏仰為旗子,尊為不祧之祖。
以仲子為始祖的仲氏家族,文化燦爛,人才輩出。如星羅棋布,遍及全國。在歷史上先后涌現出一批批以文學、軍事、政治為代表的優秀人物。如東晉時代的尚書仲臬;隋代以書法著世的仲孝俊;唐代以文學見稱的仲子陵;宋代以政事揚名的仲訥、仲簡;以武功顯赫的仲基,曾官拜臺州知府、秘書院學士兼節制軍國檢校。元代登州知府仲淑誠,明代宣德年間的兵部尚書仲德明,山東萊州知府仲選,太醫院神醫仲昶。正德年間的寶應人陜西按察使仲本,為官清正,剛直不阿。在任河南僉事時受理了“民告官”的狀子,因調任未能結案,至死深感愧疚,臨終囑其家人將訴狀隨葬入棺。
清代康熙年間的新興知州仲承烈,官位雖僅為五品,然因愛民如子、治事精勤,得到時人“仲鐵面,來何晏,清如水,明如電,理釋紛,仁解怨,精恪心,鬼神鑒。時雨陽,澤郊甸。三年來,民歌遍”的贊譽愛戴。把他比作“鐵面、青天”,同廉吏包拯、海瑞、劉墉一樣流芳千載,受人尊崇。乾隆年間的“窩窩進士”仲永檀,官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身為言官,因彈劾權臣鄂善而聲名大振,榮驚朝野。而得乾隆帝稱:“能發奸摘伏,直陳無隱,應加超擢,以諷臺諫。居言官之職者,當以仲永檀為法”的嘉獎。以及曾玄四代祖孫前后歷任四屆夔州知府的萊陽人仲貽桂等等。他們有的生活在歷史上的鼎風盛世,有的寄身于昏暗腐敗的封建官場。然而他們始終以“圣賢之裔”的身份無愧于仲氏先祖。他們或為州守,或攝郡椽,或執專城,或登翰苑而科第蟬聯,書香綿遠,在任造福百姓,執政重視民生,無不顯先賢仲子三善治蒲之惠,四科從政之名。
在近代,一批優秀的仲氏子孫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無怨無悔。如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原三十一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楊虎城將軍部將陜西西安人仲興哉。曾親自參與了“西安事變”的戒嚴工作,并協同楊虎城將軍“逼蔣抗日”。1946年5月,同仲興哉一同敘任陸軍少將軍銜的山東龍口籍人仲躋翰,亦為著名的抗日將領。曾隨同楊虎城將軍在“西安事變”后遠赴歐美考察,歸著《東西洋考察記》。原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山東龍口人仲曦東,國際著名生態學家仲崇信和原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的江蘇蘇州人仲秋元。國民政府資深立委、少將銜的吳江人仲肇湘,臺灣海軍中將仲澤勝,建筑專家仲澤還。為搶救國家財產、而救戰友犧牲的革命烈士安徽五河人仲米輝等等。在二00八年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榮摘男子擊劍冠軍金牌的江蘇海安奧運健兒仲滿,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全國上下,引以自豪。
滄桑巨變,世代交替,從古老歷史中走來的仲氏子孫,正不斷的書寫著現代文明新的長卷。不斷的解放思想,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爭創一流,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自己的家園。向世人展現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也顯示出仲氏子孫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
我本人生于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濟寧市。因宣講儒家文化和傳統文化,近年來在學習和宣傳的同時,足跡遍布于各地,結識了許多各行各業的宗親。他們有的是部級高官,有的是省市要員,有的是地方政令,有的是富賈巨商,還有的是詩人學者、藝苑大腕,書畫名家,教授職員。更有民間逸士、鄉土文人,耕讀于田園。其中,從事藝術創作、世居十三朝古都陜西西安的仲建均宗親,就是其中的一位。
仲建均,單字子,號長安石仁,又作赤風樓主,1976年生于陜西西安。中國民建會員,陜西美術家協會會員,自幼酷愛丹青藝事,筆耕不輟,涉獵廣泛,其藝術作品風格多變,曠斧微絲。先生早年入伍,在西藏服役期間,主要從事書寫標語,政治宣傳工作,退伍返鄉后虛心求教,遍訪名師,現為陜西秦風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魯藝書畫研究院陜西分院研究員,清華美院胡一龍禪宗山水高研班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大型展覽,創作的潼關古城女媧祠母儀宮、老母殿壁畫,大唐芙蓉園御宴宮《雪澗盤車圖》,法門寺般若門《釋迦牟尼本生故事》,曲江國際會展中心《曲江春曉圖》等,大明宮,大唐芙蓉園,唐長安城遺址公園,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以及西安地鐵三號線等都有作品收錄展藏。
建均先生自小生長在古都長安秦嶺之下,這里奇峰突兀,姿態萬千,重巖疊嶂,挺拔雄偉,景色絕佳,山青水秀,風景如畫。受此靈山秀水,文化底蘊的滋潤,年幼就聰明穎慧,勤奮刻苦習丹青。成年后仍然鍥而不舍,默默無聞以藝術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2000年以后,主要以人神壁畫創作為主,注重承襲傳統基礎上的探索與創新。多年來,先生在寫生中積累生活感受,在形式中探求構成的完美,藝術魅力隨景而出,筆隨心動,情景交融。隨著時間積累,具備了創新的意識,把握全局的才智和駕馭巨制的能力,這是修養、功力、技法、認識與生活融合的結晶。他的畫,線條的粗細、枯濕,點畫的濃淡、疏密已是隨心所欲;峰巒層次,人物形態更顯細微精湛。或寫或淡或染,張弛有度。
如果你靜下心來,走進他的壁畫世界,就如同游賞在祖國的名山古跡之中。畫面里的山川雄渾博大,氣勢磅礴。如傳統二十四孝中的《為親負米》的創作,其作品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層林盡染,深壑峰映,流水無聲。在繪畫技巧上,用墨精細、多變、濃淡、干濕明顯,筆墨多而不亂,刻畫細致,層次分明,追求的是一種充分的物我交融意境。見過他的作品的人都說很美,其實他的畫美就美在每幅作品的后面,畫家那顆美好的心靈,沒有一顆發現美的心靈,那里會有一幅幅給人以享受和美感的畫作。畫如其人,建均先生的畫作反映出的正是他本人的那種能發現美、留住美、表現美和發揚美的性情,正是因為有了畫家自身感情的投入和流露,也才使得作品本身有了生命力,有了靈魂,有了韻味。
我與先生交往近十年,書信往來不斷,至今尚未謀面。其間,山東祖廟因文化布展,吾函囑先生敬繪先賢圣像、負米圖及清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仲公像。先生慨然應允,擇日完成,使大展如期舉辦,贏得一致好評,深情厚誼,無以言表。故以數言權作敬賀,正是:
宗親筆友兩情牽,山左淵源一脈傳。
神交千里頻遞信,心通如晤佳作聯。
長安妙筆展華堂,石仁丹青著故園。
翰墨直抒平生愿,藝苑折桂為俊彥。
仲偉帥 濟寧市人大代表、齊魯文化之星,濟寧文化英才。
仲建均,單字子,號長安石仁,又作赤風樓主。1976年生于陜西西安。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民主建國會陜西分會會員,陜西美術家協會會員。
自幼酷愛丹青藝事,筆耕不輟,涉獵廣泛,其藝術作品風格多變,曠斧微絲。現為陜西秦風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魯藝書畫研究院陜西分院研究員,清華美院胡一龍禪宗山水高研班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下一篇:最后一篇